2019年9月16日,上海浦东机场三期扩建主体工程暨全球最大单体卫星厅正式投入运营,这一天正好是浦东机场通航20周年。一座智慧化机场的建设折射出基础设施20年的变迁,从踏进机场第一步开始的数字化体验更引发人们对[新基建]未来美好蓝图无尽的遐想。
智慧化机场刚刚起步
2021年3月,上海机场集团发布了《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0年)》及其《白皮书》,提出[三步走]策略,分阶段推进智慧机场建设:即到2022年,初步构建数字孪生,形成可以为机场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智能决策支撑的机场[超级大脑];到2025年,实现智慧化跨越发展,跻身国内智慧机场建设领军者行列,拥有全球一流的基础设施,先进的数字化运营、管理和服务场景,提供品质领先的机场服务;到2030年,通过持续创新,深化各项业务智慧能力,成为卓越的全球智慧机场标杆。
[基于上述目标,近两年,我们有大量工作要完成。]上海机场集团机电信息保障部数据中心经理王一雷介绍说,[我们当前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就是原来的信息化、智慧化建设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历史遗留的‘烟囱式’系统相对较多,数据没有彻底打通。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率先实现基础架构网络层面的打通,然后就是数据的融合打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成上层技术支撑平台的建设,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平台,在智慧应用上多做尝试,最终实现智慧的赋能、运营。]
上海机场集团机电信息保障部数据中心经理王一雷
查看更多关于浦东机场IT基础架构现代化新征程启示录的详细内容...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好得很程序员自学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aodehen.cn/did22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