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回到小学,是有道理的。一是那个[The Next]的游戏提醒我,另外一个则是我和飘飘经常和别人说的,要学好HTML先回去看看小学的语文书。回小学的原因是那里的书本不会受到过多的应试教育的干扰,里面的[本质]存有真实性,而语文书这是意味HTML的本质:标题、段落、列表、书目。 HTML学习的本质就是该是什么就用什么 ——Ghost。当然这句话是需要一个解释的,参照的范例就是你的小学语文书。
我们先来看看我们制作网站的历程。记忆中我第一个网站是产生于1998年,当时都是一群用table做网页的人。在table的时代我们觉得最难的题目是什么?
奇特的三行不定列布局:
奇特的一像素边界:
table时代过后(记忆中是2001年前后),出现了第一批使用
的人。于是国内吹起了一股CSS之风。用法是将他套着若干的table然后利用CSS的绝对定位,还有的加上些JS让他飘来飘去。后面就有人开始研究CSS起来,记得[风人设计]的初期就有若干谈合作的人拿着一本CSS的书和我说这说那的(当然这些人最后都转行了)。在这个时候我们觉得最难的题目是做一个当时被叫做[Java特效]的咚咚。于此时我被一个人提出的XML所吸引,但只是将他看作一种数据储存(其实这也就奠定了Qzone实现的雏形)。
时间飞快如梭,2004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当天,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为《网站重构——应用Web标准进行设计》的书译。于是国内就遍布了[DIV CSS]的信念,真正的意味上中国网站重构的跨时代性起步开始了;但另一个角度而言,这本书将中国的WebReBuilder从一个火坑拉出来,丢进了另外的一个火炕。我想我们只能使用看待隋唐盛世的眼光去看待这本书。因为它只是意味一革新的皇帝和新的朝代的诞生,并没有从本质上面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化。这本书将table嵌套,变成了div嵌套。当时最流行的话语(直到现在)是[我的网站是‘DIV CSS’做的。]这个时候我并没有加入这个行列,一直是在等待;因为我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要‘DIV CSS’而不是‘TABLE CSS’]:
引用《这将是一场革命》内容:
我们先看看一下两个范例。table做的,div做的表面上他们是一样的,但是一旦产品经理提出修改,表现需要变化。对于div会很轻易的变化成为这个 范例 。范例可以看出不修改html的情况下,table就是打死也完成不了这样的改变。[DIV CSS]比[TABLE CSS]优秀就是排版的自由化,就以上例为题,table就一辈子都无法做到。
一直到了Qzone3.0前后,我才开始想明白上面的答案,历时差不多有一年。接着在Qzone4.0的时候动用了三个标记[dl、dt、dd]和 TMENU 的诞生。现在非常悔恨的是我也将大家带入了另一个跨时代的起步——[XHTML CSS],同时也是将大家带进了一个新的火炕。进火炕容易出火炕难,我才开始明白为什么两个重构名人——阿捷、老甘会在互联网当中逐渐消失。我开始不去怪责他们之前的事情,更多的是一种体谅,与此心中也暗下决心。便开始了进行铺垫[良性竞争]的[SB]观念。
历史路程如上,回归到HTML学习的本质就是该是什么就用什么;意思就是标签不能滥用,还原到内容的本质的标签才是合格的标签。就以 TMENU 为范。
之前的HTML代码是:
123123
123123
123123
123123
123123
现在的HTML代码是:
123123
123123
123123
123123
123123
查看更多关于HTML其实就是学习几个重要标记的应用_HTML/Xhtml_网页制作的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