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种异常处理语法的规则是:
· 执行try下的语句,如果引发异常,则执行过程会跳到第一个except语句。
· 如果第一个except中定义的异常与引发的异常匹配,则执行该except中的语句。
· 如果引发的异常不匹配第一个except,则会搜索第二个except,允许编写的except数量没有限制。
· 如果所有的except都不匹配,则异常会传递到下一个调用本代码的最高层try代码中。
· 如果没有发生异常,则执行else块代码。
import traceback try: 1/0 except Exception as err: print(err) try: f = open("file.txt","r") except IOError as e: print(e) try: f = open("file.txt","r")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e)
该语句的执行规则是:
· 执行try下的代码。
· 如果发生异常,在该异常传递到下一级try时,执行finally中的代码。
· 如果没有发生异常,则执行finally中的代码。
第二种try语法在无论有没有发生异常都要执行代码的情况下是很有用的。例如我们在python中打开一个文件进行读写操作,我在操作过程中不管是否出现异常,最终都是要把该文件关闭的。这两种形式相互冲突,使用了一种就不允许使用另一种,而功能又各异
所以,一般情况下,finally里面执行的都是一些清理工作,比如:关闭文件描述符,释放锁等
注意,finally中,如果出现异常,外部如果没有相应的捕获机制,该异常会层层抛出,直到最顶端,然后解释器停止。一般在外层再加一次try except异常捕获
三.手动使用raise引发异常
1.raise [exception[,data]]
2.在Python中,要想引发异常,最简单的形式就是输入关键字raise,后跟要引发的异常的名称。异常名称标识出具体的类:Python异常是那些类的对象。执行raise语句时,Python会创建指定的异常类的一个对象。raise语句还可指定对异常对象进行初始化的参数。为此,请在异常类的名称后添加一个逗号以及指定的参数(或者由参数构成的一个元组)。
3.实例:
try: print("开始测试") raise IOError except IOError: print("定义好的错误") except: print("别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