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站长朋友们都不太清楚php和mfc通讯,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整理php和mfc通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具体内容如下:
本文目录一览: 1、 新浪SAE平台在线编辑器编写PHP服务器,在本地PC机上用MFC做了一个客户端,运行之后,提示URL无效,为什么 2、 MFC是什么? 3、 MFC 控件的使用 4、 phpstorm中Invalid VCS root mappings的这个报错如何解决? 5、 MFC前景到底怎么样,好找工作吗?? 6、 mfc进场通讯是什么意思 新浪SAE平台在线编辑器编写PHP服务器,在本地PC机上用MFC做了一个客户端,运行之后,提示URL无效,为什么这个url是加了session的,因此经常会变,你Mfc的客户端无法维持session,再次提交时肯定会报url无效。
MFC是什么?MFC,微软基础类(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实际上是微软提供的,用于在C++环境下编写应用程序的一个框架和引擎,VC++是WinOS下开发人员使用的专业C++ SDK(SDK,Standard SoftWare Develop Kit,专业软件开发平台),MFC就是挂在它之上的一个辅助软件开发包,MFC作为与VC++血肉相连的部分(注意C++和VC++的区别:C++是一种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大家都承认的软件编制的通用规范,而VC++只是一个编译器,或者说是一种编译器+源程序编辑器的IDE,WS,PlatForm,这跟Pascal和Dephi的关系一个道理,Pascal是Dephi的语言基础,Dephi使用Pascal规范来进行Win下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编译,却不同于Basic语言和VB的关系,Basic语言在VB开发出来被应用的年代已经成了Basic语言的新规范,VB新加的Basic语言要素,如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要素,是一种性质上的飞跃,使VB既是一个IDE,又成长成一个新的程序设计语言),MFC同BC++集成的VCL一样是一个非外挂式的软件包,类库,只不过MFC类是微软为VC++专配的..
MFC是Win API与C++的结合,API,即微软提供的WinOS下应用程序的编程语言接口,是一种软件编程的规范,但不是一种程序开发语言本身,可以允许用户使用各种各样的第三方(如我是一方,微软是一方,Borland就是第三方)的编程语言来进行对Win OS下应用程序的开发,使这些被开发出来的应用程序能在WinOS下运行,比如VB,VC++,Java,Dehpi编程语言函数本质上全部源于API,因此用它们开发出来的应用程序都能工作在WinOS的消息机制和绘图里,遵守WinOS作为一个操作系统的内部实现,这其实也是一种必要,微软如果不提供API,这个世上对Win编程的工作就不会存在,微软的产品就会迅速从时尚变成垃圾,上面说到MFC是微软对API函数的专用C++封装,这种结合一方面让用户使用微软的专业C++ SDK来进行Win下应用程序的开发变得容易,因为MFC是对API的封装,微软做了大量的工作,隐藏了好多程序开发人员在Win下用C++ MFC编制软件时的大量内节,如应用程序实现消息的处理,设备环境绘图,这种结合是以方便为目的的,必定要付出一定代价(这是微软的一向作风),因此就造成了MFC对类封装中的一定程度的的冗余和迂回,但这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要明白MFC不只是一个功能单纯的界面开发系统,它提供的类绝大部分用来进行界面开发,关联一个窗口的动作,但它提供的类中有好多类不与一个窗口关联,即类的作用不是一个界面类,不实现对一个窗口对象的控制(如创建,销毁),而是一些在WinOS(用MFC编写的程序绝大部分都在WinOS中运行)中实现内部处理的类,如数据库的管理类等,学习中最应花费时间的是消息和设备环境,对C++和MFC的学习中最难的部分是指针,C++面向对像程序设计的其它部分,如数据类型,流程控制都不难,建议学习数据结构C++版..
MFC 控件的使用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参考,推荐上这个网站上看看:
东西挺全的。。
下面是 其中的一小部分:
MFC教程_ 应用程序的退出应用程序的退出
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启动之后,一般是进入消息循环,等待或者处理用户的输入,直到用户关闭应用程序窗口,退出应用程序为止。
例如,用户按主窗口的关闭按钮,或者选择执行系统菜单“关闭”,或者从“文件”菜单选择执行“退出”,都会导致主窗口被关闭。
当用户从“文件”菜单选择执行“退出”时,将发送MFC标准命令消息ID_APP_EXIT。MFC实现了函数CWinApp::OnAppExit()来完成对该命令消息的缺省处理。
void CWinApp::OnAppExit()
{
// same as double-clicking on main window close box
ASSERT(m_pMainWnd != NULL);
m_pMainWnd->SendMessage(WM_CLOSE);
}
可以看出,其实现是向主窗口发送WM_CLOSE消息。主窗口处理完WM_CLOSE消息之后,关闭窗口,发送WM_QUIT消息,退出消息循环(见图5-3),进而退出整个应用程序。
边框窗口对WM_CLOSE的处理
MFC提供了函数CFrameWnd::OnClose来处理各类边框窗口的关闭:不仅包括SDI的边框窗口(从CFrameWnd派生),而且包括MDI的主边框窗口(从CMDIFrameWnd派生)或者文档边框窗口(从CMDIChildWnd派生)的关闭。
该函数的原型如下,流程如图6-1所示:
void CFrameWnd::OnClose()
从图6-1中可以看出,它首先判断是否可以关闭窗口(m_lpfnCloseProc是函数指针类型的成员变量,用于打印预览等情况下),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如果是主窗口被关闭,则关闭程序的所有文档,销毁所有窗口,退出程序;
如果不是主窗口被关闭,则是文档边框窗口被关闭,又分两种情况:若该窗口所显示的文档被且仅被该窗口显示,则关闭文档和文档窗口并销毁窗口;若该窗口显示的文档还被其他文档边框窗口所显示,则仅仅关闭和销毁文档窗口。
下面是处理 WM_CLOSE消息中涉及的一些函数。
BOOL CDocument::SaveModified()
该虚拟函数的缺省实现:首先调用IsModifed判断文档是否被修改,没有修改就返回,否则继续。
当询问用户是否保存被修改的文档时,若用户表示“cancel”,返回FALSE;若用户表示“no”,则返回TRUE;若用户表示“yes”,则存盘失败返回FALSE,存盘成功返回TRUE。存盘处理首先要得到被保存文件的名称,然后调用虚拟函数OnSaveDocument完成存盘工作,并使用SetModifidFlag(FALSE)设置文档为没有修改。
BOOL CDocument::OnSaveDocument(LPCTSTR lpszPathName)
该函数是虚拟函数,用来保存文件。其实现的功能和OpOpenDocument相反,但处理流程类似,描述如下:
根据lpszPathName打开文件pFile;
使用pFile构造一个用于写入数据的CArchive对象,此对象用来保存数据到文件;
设置鼠标为时间瓶形状;
使用Serialize函数完成序列化写;
完毕,恢复鼠标的形状。
CWinApp::SaveAllModified()
CWinApp::CloseAllDocuments(BOOL bEndSession)
这两个函数都遍历模板管理器列表,并分别对列表中的模板管理器对象逐个调用CDocManager的同名成员函数:
CDocManager::SaveAllModified()
CDocManager::CloseAllDocuments(BOOL bEndSession)
这两个函数都遍历其文档模板列表,并分别对列表中的模板对象逐个调用CDocTemplate的同名成员函数:
CDocTemplate::SaveAllModified()
CDocTemplate::CloseAllDocuments(BOOL bEndSession)
这两个函数都遍历其文档列表,并分别对列表中的文档对象逐个调用CDocuemnt的成员函数:
CDocument::SaveModified()
CDocument::OnCloseDocument()
CDocument::SaveModified()
CDocument::OnCloseDocument()
CDocument::SaveModified前面已作了解释。OnCloseDocument是一个虚拟函数,其流程如图6-2所示。
通过文档对象所对应的视,得到所有显示该文档的边框窗口的指针:在SDI程序关闭窗口时,获取的是主边框窗口;在MDI程序关闭窗口时,获取的是MDI子窗口。
然后,关闭并销毁对应的边框窗口。
如果文档对象的 m_bAutoDelete为真,则销毁文档对象自身。
窗口的销毁过程
DestroyWindow
从图6-1、图6-2可以看出,销毁窗口是通过调用DestroyWindow来完成的。DestroyWindow是CWnd类的一个虚拟函数。CWnd实现了该函数,而CMDIChildWnd覆盖了该函数。
(1)CWnd::DestroyWindow()
主要就是调用::DestroyWindow销毁m_hWnd(必须非空),同时销毁其菜单、定时器,以及完成其他清理工作。
::DestroyWindow使将被销毁的窗口失去激活、失去输入焦点,并发送WM_DESTROY、WM_NCDESTROY消息到该窗口及其各级子窗口。如果被销毁的窗口是子窗口且没有设置WM_NOPARENTNOTFIY风格,则给其父窗口发送WM_PARENTNOFITY消息。
(2)CMDIChildWnd::DestroyWindow()
因为MDI子窗口不能使用::DestroyWindows来销毁,所以CMdiChildWnd覆盖了该函数,CMDIChildWnd主要是调用成员函数MDIDestroy给客户窗口(父窗口)发送消息WM_MDIDESTROY,让客户窗口来销毁自己。
处理WM_DESTROY消息
消息处理函数OnDestroy处理WM_DESTROY消息,CFrameWnd、CMDIChildWnd、CWnd、CView及其派生类(如CEditView等等)、CControlBar等都提供了对该消息的处理函数。这里,主要解释边框、文档边框、视类的消息处理函数OnDestroy。
CWnd::OnDestroy()
调用缺省处理函数Default()。
CFrameWnd::OnDestroy()
首先,销毁工具栏的窗口;然后,设置菜单为缺省菜单;接着,如果要销毁的是主边框窗口,则通知HELP程序本应用程序将退出,没有其他程序使用WINHELP则关闭WINHELP;最后调用CWnd::OnDestroy。
CMDIFrameWnd::OnDestroy()
首先,调整客户窗口的边界类型;然后,调用基类CframeWnd的OnDestroy。这时,MDI子窗口的工具栏窗口列表为空,故没有工具栏窗口可以销毁。
CView::OnDestroy()
首先,判断自身是否是边框窗口的活动视,如果是则调用边框窗口的SetActivateView使自己失去激活;然后,调用基类CWnd的OnDestroy。
处理WM_NCDESTROY消息
窗口的非客户区被销毁时,窗口接收WM_NCDESTROY消息,由OnNcDestroy处理WM_NCDESTROY消息。在MFC中,OnNcDestroy是Windows窗口被销毁时调用的最后一个成员函数。
CWnd、CView的某些派生类提供了对该消息的处理函数,这里只讨论CWnd的实现。
CWnd::OnNcDestroy()
首先判断当前线程的主窗口是否是该窗口,如果是且模块非DLL,则发送WM_QUIT消息,使得程序结束;
然后,判断当前线程的活动窗口是否是该窗口,如果是则设置活动窗口为NULL;
接着,清理Tooltip窗口,调用Default由Windows缺省处理WM_NCDESTROY消息,UNSUBCLASS,把窗口句柄和MFC窗口对象分离(Detach);
最后,调用虚拟函数PostNcDestoy。
PostNcDestoy
CWnd、CFrameWnd、CView、CControlBar等都覆盖了该函数。文档边框窗口和边框窗口都使用CFrameWnd::PostNcDestroy。
CWnd::PostNcDestroy()
MFC缺省实现空
void CFrameWnd::PostNcDestroy()
调用delete this销毁自身这个MFC对象。
void CView::PostNcDestroy()
调用delete this销毁自身这个MFC对象。
析构函数
delete this导致析构函数的调用。需要提到的是CFrameWnd和CView的析构函数。
CFrameWnd::~CFrameWnd()
边框窗口在创建时,把自身加入到模块-线程状态的边框窗口列表m_frameList中。现在,从列表中移走该窗口对象。
必要的话,删除m_phWndDisable数组。
CView::~CView()
在视创建时,把自身加入到文档对象的视列表中。现在,从列表中移走该视对象。
应用程序调用CloseAllDocument关闭文档时。参数为FALSE,它实际上并没有把视从列表中清除,而最后的清除是由析构函数来完成的。
至此,边框窗口关闭的过程讨论完毕。下面,结合具体情况——SDI窗口的关闭、MDI主窗口的关闭、MDI子窗口的关闭——描述对WM_CLOSE消息的处理。
SDI窗口、MDI主、子窗口的关闭
参考图6-1分析SDI窗口、MDI主、子窗口的关闭流程。
SDI窗口的关闭
在这种情况下,主窗口将被关闭。首先,关闭应用程序的文档对象。文档对象的虚拟函数OnCloseDocument调用时销毁了主窗口(Windows窗口和MFC窗口对象),同时也导致视、工具条窗口的销毁。主窗口销毁后,应用程序的主窗口对象为空,故发送WM_QUIT消息结束程序。
MDI主窗口的关闭
首先,关闭应用程序的所有文档对象。文档对象的OnCloseDocument函数关闭文档时,将销毁文档对象对应的文档边框窗口和它的视窗口。这样,所有的MDI子窗口(包括其子窗口视)被销毁,但应用程序的主窗口还在。接着,调用DestroyWindow成员函数销毁主窗口自身,DestroyWindow发现被销毁的是应用程序的主窗口,于是发送WM_QUIT消息结束程序。
MDI子窗口(文档边框窗口)的关闭
在这种情况下,被关闭的不是主窗口。判断与该文档边框窗口对应的文档对象是否还被其他一个或者多个文档边框窗口使用,如果是,则仅仅销毁该文档边框窗口(包括其子窗口视);否则,关闭文档,文档对象的OnCloseDocument将销毁该文档边框窗口(包括其子窗口视)。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phpstorm中Invalid VCS root mappings的这个报错如何解决?需要安装vc+。
1、我们找到自己下载的文件,右键点击,选择解压。
2、然后我们需要点击打开文件夹,找到MSDEV这个exe,具体目录为:VS98/COMMON/MSDEV98/BIN。
3、找到MSDEV.exe,右键点击,选择最下方的属性。
4、然后找到兼容性,我们可以看到兼容模式前面的√没有勾选,我们这里勾选。
5、然后我们选择Windows XP(Service Pack 2)。
6、最后我们点击应用,点击确定。
7、我们再次右键点击MSDEV,选择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8、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VC++6.0已经打开了。
注意事项:
VC++应用程序的开发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WIN API方式,另一种则是MFC方式,传统的WIN API开发方式比较繁琐,而MFC则是对WIN API再次封装,所以MFC相对于WIN API开发更具备效率优势,但为了对WINDOWS开发有一个较为全面细致的认识。
C++比C有更先进的模式,是因为“ 设计这个概念已经被融入到C++之中 ”,而就语言本身而言,在C中更多的是算法的概念。
MFC前景到底怎么样,好找工作吗??所谓MFC就是c++的界面技术,你在学校学的基本都是控制台程序,根本是拿不出台面的东西。而MFC才真正是c++编出界面化软件的核心吧,配合动态链接库,虽然现在MFC也有点过时的味道,但c++这门语言要走向真正的实用化,必须学习MFC。至于找工作,现在主要是c++和java,MFC可以说前景还是不错的。 虽然MFC可能被淘汰,但你学会了MFC之后,你对c++的了解将更进一个档次,MFC是vc帮你做的一个类库,你学会了之后完全可以自己构建类库,游戏引擎和软件系统做出来完全不是问题。
mfc进场通讯是什么意思进程是装入内存并准备执行的程序,每个进程都有私有的虚拟地址空间,由代码、数据以及它可利用的系统资源 ( 如文件、管道等 ) 组成。多进程 / 多线程是 Windows 操作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 Microsoft Win32 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 提供了大量支持应用程序间数据共享和交换的机制,这些机制行使的活动称为进程间通信(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IPC) ,进程通信就是指不同进程间进行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
正因为使用 Win32 API 进行进程通信方式有多种,如何选择恰当的通信方式就成为应用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本文将对Win32 中进程通信的几种方法加以分析和比较。
2 进程通信方法
2.1 文件映射
文件映射(Memory-Mapped Files)能使进程把文件内容当作进程地址区间一块内存那样来对待。因此,进程不必使用文件I/O操作,只需简单的指针操作就可读取和修改文件的内容。
Win32 API允许多个进程访问同一文件映射对象,各个进程在它自己的地址空间里接收内存的指针。通过使用这些指针,不同进程就可以读或修改文件的内容,实现了对文件中数据的共享。
应用程序有三种方法来使多个进程共享一个文件映射对象。
(1)继承:第一个进程建立文件映射对象,它的子进程继承该对象的句柄。
(2)命名文件映射:第一个进程在建立文件映射对象时可以给该对象指定一个名字(可与文件名不同)。第二个进程可通过这个名字打开此文件映射对象。另外,第一个进程也可以通过一些其它IPC机制(有名管道、邮件槽等)把名字传给第二个进程。
(3)句柄复制:第一个进程建立文件映射对象,然后通过其它IPC机制(有名管道、邮件槽等)把对象句柄传递给第二个进程。第二个进程复制该句柄就取得对该文件映射对象的访问权限。
文件映射是在多个进程间共享数据的非常有效方法,有较好的安全性。但文件映射只能用于本地机器的进程之间,不能用于网络中,而开发者还必须控制进程间的同步。
2.2 共享内存
Win32 API中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实际就是文件映射的一种特殊情况。进程在创建文件映射对象时用0xFFFFFFFF来代替 文件句柄(HANDLE),就表示了对应的文件映射对象是从操作系统页面文件访问内存,其它进程打开该文件映射对象就可以访问该内存块。由于共享内存是用 文件映射实现的,所以它也有较好的安全性,也只能运行于同一计算机上的进程之间。
2.3 匿名管道
管道(Pipe)是一种具有两个端点的通信通道:有一端句柄的进程可以和有另一端句柄的进程通信。管道可以是单向-一端是只读的,另一端点是只写的;也可以是双向的一管道的两端点既可读也可写。
匿名管道(Anonymous Pipe)是 在父进程和子进程之间,或同一父进程的两个子进程之间传输数据的无名字的单向管道。通常由父进程创建管 道,然后由要通信的子进程继承通道的读端点句柄或写 端点句柄,然后实现通信。父进程还可以建立两个或更多个继承匿名管道读和写句柄的子进程。这些子进程 可以使用管道直接通信,不需要通过父进程。
匿名管道是单机上实现子进程标准I/O重定向的有效方法,它不能在网上使用,也不能用于两个不相关的进程之间。
2.4 命名管道
命名管道(Named Pipe)是服务器进程和一个或多个客户进程之间通信的单向或双向管道。不同于匿名管道的是命名管道可以在不相关的进程之间和不 同计算机之间使用,服务器建立命名管道时给它指定一个名字,任何进程都可以通过该名字打开管道的另一端,根据给定的权限和服务器进程通信。
命名管道提供了相对简单的编程接口,使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并不比同一计算机上两进程之间通信更困难,不过如果要同时和多个进程通信它就力不从心了。
2.5 邮件槽
邮件槽(Mailslots)提 供进程间单向通信能力,任何进程都能建立邮件槽成为邮件槽服务器。其它进程,称为邮件槽客户,可以通过邮件槽的名字给 邮件槽服务器进程发送消息。进来的消 息一直放在邮件槽中,直到服务器进程读取它为止。一个进程既可以是邮件槽服务器也可以是邮件槽客户,因此可建立多个 邮件槽实现进程间的双向通信。
通过邮件槽可以给本地计算机上的邮件槽、其它计算机上的邮件槽或指定网络区域中所有计算机上有同样名字的邮件槽发送消息。广播通信的消息长度不能超过400字节,非广播消息的长度则受邮件槽服务器指定的最大消息长度的限制。
邮件槽与命名管道相似,不过它传输数据是通过不可靠的数据报(如TCP/IP协议中的UDP包)完成的,一旦网络发生错误则无法保证消息正确地接收,而 命名管道传输数据则是建立在可靠连接基础上的。不过邮件槽有简化的编程接口和给指定网络区域内的所有计算机广播消息的能力,所以邮件槽不失为应用程序发送 和接收消息的另一种选择。
2.6 剪贴板
剪贴板(Clipped Board)实质是Win32 API中一组用来传输数据的函数和消息,为Windows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数据共享提供了一个 中介,Windows已建立的剪切(复制)-粘贴的机制为不同应用程序之间共享不同格式数据提供了一条捷径。当用户在应用程序中执行剪切或复制操作时,应 用程序把选取的数据用一种或多种格式放在剪贴板上。然后任何其它应用程序都可以从剪贴板上拾取数据,从给定格式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格式。
剪贴板 是一个非常松散的交换媒介,可以支持任何数据格式,每一格式由一无符号整数标识,对标准(预定义)剪贴板格式,该值是Win32 API定义的常量;对非 标准格式可以使用Register Clipboard Format函数注册为新的剪贴板格式。利用剪贴板进行交换的数据只需在数据格式上一致或都可以 转化为某种格式就行。但剪贴板只能在基于Windows的程序中使用,不能在网络上使用。
2.7 动态数据交换
动态数据交换(DDE)是使用共享内存在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一种进程间通信形式。应用程序可以使用DDE进行一次性数据传输,也可以当出现新数据时,通过发送更新值在应用程序间动态交换数据。
DDE和剪贴板一样既支持标准数据格式(如文本、位图等),又可以支持自己定义的数据格式。但它们的数据传输机制却不同,一个明显区别是剪贴板操作几乎 总是用作对用户指定操作的一次性应答-如从菜单中选择Paste命令。尽管DDE也可以由用户启动,但它继续发挥作用一般不必用户进一步干预。DDE有三 种数据交换方式:
(1) 冷链:数据交换是一次性数据传输,与剪贴板相同。
(2) 温链:当数据交换时服务器通知客户,然后客户必须请求新的数据。
(3) 热链:当数据交换时服务器自动给客户发送数据。
DDE交换可以发生在单机或网络中不同计算机的应用程序之间。开发者还可以定义定制的DDE数据格式进行应用程序之间特别目的IPC,它们有更紧密耦合的通信要求。大多数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都支持DDE。
2.8 对象连接与嵌入
应用程序利用对象连接与嵌入(OLE)技术管理复合文档(由多种数据格式组成的文档),OLE提供使某应用程序更容易调用其它应用程序进行数据编辑的服 务。例如,OLE支持的字处理器可以嵌套电子表格,当用户要编辑电子表格时OLE库可自动启动电子表格编辑器。当用户退出电子表格编辑器时,该表格已在原 始字处理器文档中得到更新。在这里电子表格编辑器变成了字处理器的扩展,而如果使用DDE,用户要显式地启动电子表格编辑器。
同DDE技术相同,大多数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都支持OLE技术。
2.9 动态连接库
Win32动态连接库(DLL)中的全局数据可以被调用DLL的所有进程共享,这就又给进程间通信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当然访问时要注意同步问题。
虽然可以通过DLL进行进程间数据共享,但从数据安全的角度考虑,我们并不提倡这种方法,使用带有访问权限控制的共享内存的方法更好一些。
2.10 远程过程调用
Win32 API提供的远程过程调用(RPC)使应用程序可以使用远程调用函数,这使在网络上用RPC进行进程通信就像函数调用那样简单。RPC既可以在单机不同进程间使用也可以在网络中使用。
由于Win32 API提供的RPC服从OSF- DCE(Open Software Foundati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标准。所以通过 Win32 API编写的RPC应用程序能与其它操作系统上支持DEC的RPC应用程序通信。使用RPC开发者可以建立高性能、紧密耦合的分布式应用程 序。
2.11 NetBios函数
Win32 API提供NetBios函数用于处理低级网络控制,这主要是为IBM NetBios系统编写与Windows的接口。除非那些有特殊低级网络功能要求的应用程序,其它应用程序最好不要使用NetBios函数来进行进程间通信。
2.12 Sockets
Windows Sockets规范是以U.C.Berkeley大学BSD UNIX中流行的Socket接口为范例定义的一套Windows下的网 络编程接口。除了Berkeley Socket原有的库函数以外,还扩展了一组针对Windows的函数,使程序员可以充分利用Windows的消息机 制进行编程。
现在通过Sockets实现进程通信的网络应用越来越多,这主要的原因是Sockets的跨平台性要比其它IPC机制好得多,另 外WinSock 2.0不仅支持TCP/IP协议,而且还支持其它协议(如IPX)。Sockets的唯一缺点是它支持的是底层通信操作,这使得在单机 的进程间进行简单数据传递不太方便,这时使用下面将介绍的WM_COPYDATA消息将更合适些。
2.13 WM_COPYDATA消息
WM_COPYDATA是一种非常强大却鲜为人知的消息。当一个应用向另一个应用传送数据时,发送方只需使用调用SendMessage函数,参数是目 的窗口的句柄、传递数据的起始地址、WM_COPYDATA消息。接收方只需像处理其它消息那样处理WM_COPY DATA消息,这样收发双方就实现了 数据共享。
WM_COPYDATA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它在底层实际上是通过文件映射来实现的。它的缺点是灵活性不高,并且它只能用于Windows平台的单机环境下。
关于php和mfc通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本篇文章是否对您有帮助呢?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此类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我们会不定期更新哦。
查看更多关于php和mfc通讯 php 通信的详细内容...